中共海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门市科技局
海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海门市财政局
海委人才办〔2018〕7号
 ★
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海门市“东洲英才”
引进计划的通知
各区、镇党(工)委、政府(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和直属单位、各垂直管理部门(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速集聚产业高端人才,根据市委、市政府《海门市“东洲英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海委发〔2013〕21号,以下简称“东洲英才”计划)、《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海委发〔2017〕16号)文件精神,现就组织申报我市2018年“东洲英才”计划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引进重点
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材、现代建筑、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发展产业急需的海门市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
二、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创业人才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含硕士学位),创新人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高技能创新人才学历可适当放宽),其中境外学位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或2000年1月1日之前获得学位的除外);年龄一般不超过54周岁(1964年1月1日后出生,院士可适当放宽),其中境外引进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年龄可放宽至64周岁(1954年1月1日后出生);
2.申报人须为2016年1月1日之后(申报团队项目的,团队成员须为2014年1月1日之后),从海门市外引进到我市创新创业,入选后能连续在引进单位工作3年以上;
3.申报单位应于申报截止日期前在我市完成工商、税务和社保等注册登记相关手续,并有3名(含)以上非股东(全职员工股权激励的除外)的员工缴纳社保费;
4.创新人才从到我市工作次月起,申报单位给予其薪酬月均不低于1万元,以申报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和薪酬发放证明(须提供银行流水)为准,且入选后须连续提供不少于3年的上述证明材料。月薪达到10万元以上的全职创新人才,其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
优先支持: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用人单位高薪聘请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人才及团队;全职引进的人才及团队;已获区镇资金资助的人才及团队;有5年以上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从事研发或管理等岗位工作经历且取得较突出业绩的人才及团队。
同一人才(团队)同一项目获江苏省内其他地区人才计划资助的,获得过“东洲英才”计划资助的,或者已两次及以上申报“东洲英才”引进计划未入选的,不再作为申报对象。
凡符合我市顶尖人才(团队)引进标准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的人才(团队);获国家、省、南通市人才计划资助后市财政已经给予配套资助的人才(团队);市创业大赛获奖已获资助的人才(团队),均列入“东洲英才”引进计划资助对象管理,不再单独组织评审。
(二)各类人选除必须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创业领军人才(A类)
创业领军人才主要是指来我市投资创(领)办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创业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并属在海门市创办的企业所有,在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应为创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3)自然人直接出资的,申报人在创办企业的实收资本中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且本人已实缴货币出资在企业注册资本中占比不少于30%(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放宽至不少于20%)或是自然人第一大股东(在注册资本中认缴金额最大且在实收资本中实缴金额最大)。
非自然人直接出资而以持股公司出资的,通过一个层级计算,申报人在申报企业实缴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申报人在持股公司的股权占比*持股公司在申报企业的货币出资),占股不少于30%(人才在持股公司的股权占比*持股公司在申报企业的股权占比)。
不认可代持股关系(外籍人才由配偶代偿的除外)。
(4)创办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
(5)所创办企业属于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优先支持:企业税收、社保、就业贡献大的人才,投资或个人出资数额大的人才,企业已有社会资本投入的人才。
创业项目实际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不含技术入股)、产品科技含量在国际国内领先的创业领军人才,或特别优秀的海外创业人才,其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
2.创新领军人才(B类)
企业创新人才是指我市各类企业和人才科技创新载体引进的具有国内外领先创新成果的专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3年以上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经历。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且产权明晰的核心技术,或者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级职务,工作业绩突出、在业界有一定影响;
(2)申报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由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省“双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科技企业家”、省“产业教授”创办;②国家或省认定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软件企业、动漫企业;③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④其他符合引进重点的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
(3)引进后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境外引进人才要求是全职引进。来自国内其他省区市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证明“同意人才到申报企业工作三年以上”,可以作为柔性引进人才申报。
优先支持:参与项目投资、有资金投入并占有股份的人才,全职引进的人才,企业高薪聘用的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
3.创新创业团队(C类)
创新创业团队是指以团队形式来我市从事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或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团队由1名领军人才、2名以上核心成员组成,领军人才应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团队成员符合“东洲英才”计划申报基本条件,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有5年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从事研发或管理等工作经历,并取得较突出业绩;成员间的专业结构和职责分工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
(2)创新创业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创业方向和研究开发目标,在相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拥有领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备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持续创新能力或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3)申报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由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省“双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科技企业家”、省“产业教授”创办;②国家或省认定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软件企业、动漫企业;③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④其他符合引进重点的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
优先支持: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我国“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863”“973”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特聘医学专家”为团队领军人才的团队;自2015年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项目支持的团队。
4.高技能创新人才(D类)
(1)具有国家一级职业资格(高级技师)或境外引进的具有同等技能水平的技能人才;
(2)具有5年以上(含5年)在企业单位关键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或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历,并取得突出的成果和业绩;
(3)国内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应全职在引进单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境外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应在引进单位连续工作不少于3年且每年不少于6个月;
(4)引进的高技能人才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省级以上政府表彰的高技能人才;②“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大型企业(集团)“首席技师”或“技能专家”;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掌握精湛技能,能够从事技工院校高级工、技师班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④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急需紧缺或具有一流的技术技能水平或绝技绝活,在本行业有较高声誉的高技能人才;
(5)引进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上年度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②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③被评为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地;④高职院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三、申报及遴选程序
1.组织申报。通过新闻媒体、下发文件等形式,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
2.申报受理。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受理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相关文件和表格可登陆海门党建网(网址: http://www.hmdj.gov.cn/)或海门人事人才网(网址:http://www.hmrc.gov.cn/)下载。
3.资格审核。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申报材料资格初审,报市人社局复核,按程序确定进入评审答辩对象。
4.评审遴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确定拟资助人选和资助额度。
5.社会公示。拟资助人选向社会予以公示。
6.确定人选。根据公示结果,发文确定资助对象。按照实施进度拨付资助资金。
四、支持政策
1.对入选的主创业人才及团队,根据评审推荐意见,给予20~300万元资金资助;提供3年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免租金创业场所或发放最高100万元租金补贴;给予3年内最高2000万元银行贷款贴息;享受“东洲英才”计划规定的其他优惠政策和待遇;
2.对企业创新人才及团队,根据评审推荐意见,给予20~300万元资金资助(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3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享受“东洲英才”计划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3.对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入选“东洲英才”引进计划的,资助额在原有基础上可上浮10%,最高300万元;
4.对特别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特殊优惠政策;
5. 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333工程”等人才计划;优先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推荐融资项目;
6.按照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资助对象办理海门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提供签证、落户、贷款贴息、税收、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按规定给予每月1000-6000元岗位津贴和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五、申报要求
2018年海门市“东洲英才”各类项目通过“东洲英才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网址:http://hmrcxt.haimen.gov.cn/(可登录海门党建网进入)。截止时间为2018年10月20日。各类相关材料(清单见附件4)须在网上提供原件的扫描件或数码照片。网上申报完成后,申报人须从申报系统中打印纸质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创新创业计划书和证明材料,统一装订成册、签字盖章后交所在区镇审核(壹份),由区镇统一交市人才服务中心。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区镇、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动员,深入摸排信息,明确专人负责,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科技局主要负责创新类人才及团队的信息搜集和申报;人社局主要负责高技能创新类、创业类人才及团队的信息搜集和申报。组织申报情况列入人才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区(镇)申报数为零的,明年省“双创人才”项目也将无项目可报。
2.提高申报质量。各区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申报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把好引进人才质量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公开透明;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和个人申报。
七、联系方式
市人才办联系人:黄钱渠,联系电话:82212797(网上申报咨询)。
市科技局联系人:侯剑菁,联系电话:82296426。
市人才服务中心联系人:黄林,联系电话:82212054,地址:海门市行政中心0442室。
附件:附件1:海门市“东洲英才”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docx
附件2:创新创业计划书内容纲要(创新类).docx
附件3:创新创业计划书内容纲要(创业类).docx
附件4: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清单.docx
中共海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门市科技局
海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海门市财政局
2018年9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