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建平
一个世世代代都没有路走的大涧村,如今却走出大山,成了河南全省闻名的“中州新村”。回首发展历程,人们不会忘记一个人的名字――村党委书记王振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村“两委”处于半瘫痪状态的情况下,王振昌挑起了大涧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作为一个基层领路人,他深知“人和万事兴”的道理。在组建新班子时,他避开家族之嫌,不管是哪个家族的,只要品德好、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办事,他就吸收进来。这一举动让全村人对他刮目相看。
气和,心齐,但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又成为他面临的难题。他深知要实现先富带动共富,只有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此,他毅然把自家价值300多万元的煤矿企业捐给了村集体,“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口号激励着大涧村人。他带领村“两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对全村煤矿的统管力度,大涧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村人均纯收入在短短3年里从不到2000元,猛增到3500元,成为许昌市“十佳小康村”。
工作之余,王振昌先后自学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的所有课程,并取得了硕士学位。在他的倡导下,大涧村主动组织企业与高校联姻,聘请省财院在大涧举办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为村“两委”和企业管理人员充电,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他每年还组织村组干部、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把学到的先进经验理念、管理方式带回来。
为改善因资源开采造成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王振昌聘请专家到大涧实地调查论证,制定《大涧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带领全体村民,经过10年努力,使全村3000多亩自然林和宜林荒山绿化,同时2000亩耕地种植了优质枣、杏、核桃、李子、柿树23万多株,告别了大涧人祖祖辈辈的种粮史,再现了大涧山清水秀、林果飘香的美景。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结合山村实际,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主题,他带领村“两委”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村规民约入手,先后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治保会、民调会、计生协会、治安巡逻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做到事事有人管,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严格实行村务八项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多年的艰苦创业,王振昌富了,大涧村人富了。王振昌说:“我能有今天,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我要服务于大涧的父老乡亲,报恩于党,报恩于社会。”从他当支书以来,从未领过村里的工资,自己的办公支出,都是自掏腰包,自己给自己报销。[详细] |